众所周知,一辆正规校车的成本绝不低于一辆豪华的轿车,之后的维护和运营更是一大笔沉重的负担,在中国普及这样的校车任务艰巨,这观点无可厚非。那么中国的校车面临着一个什么样环境?
就大部分的情况来说,校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那些学龄儿童,一般以幼儿园,小学居多。这些学生在各方面的意识还不成熟,理应享受校车服务。但存在这么一个现状是,中国的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在农村以及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其实,我们不难总结出在中国会出现这么一个矛盾:往往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学生多为私家车或是亲人亲自接送上下学,而这些地方的学校完全有能力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校车服务,可惜实际需求不理想,不少学校只好作罢,毕竟,谁也不想让高成本的校车成为摆设。另一方面,普遍地处偏僻的农村或是欠发达的地区,却是急需校车来为学生服务。但那些地区的学校状况好的也就维持教育资源,保证学生有质量的教学和营养,确实没有那么多资金再添置正规校车,而一些惨淡经营的学校对于校车更是一个梦想罢了。这样的矛盾就在无形中形成了混乱的校车市场,使得黑车做校车,报废车做校车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在给予校车“特权”之前,这个矛盾必须要解决。
因此又有人提出政府补贴资助,这在理论上确实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但是实际上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不去对比国外,就是在国内,也难让公众满意。政府资助学校校车最基本前提是学校能够保证足够的教学资源,而事实是很多学校还需要校舍、操场、图书馆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倘若连基本的教学都维持不了,补贴资助校车又有何意义呢?
社会力量的关注也许能推动校车发展。
上一篇: 根据校车价格设计校车规定
下一篇: 校车价格高,人车路共保校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