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特权”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的很重要一点:国民意识。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国情差别,相信不少人在校车事故后翻阅过国外对于校车的相关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在国外,校车享有着很高的地位,这不仅体现在交通道路上,更是扎根在人们的观念里。在交通上校车的地位甚至于和救护车、消防车属于同一层次且拥有着独立优先的政策待遇,配合上完善的校车条例以及严格的校车司机考核标准,从而在道路上真正意义地实现了“校车特权”。其次,国外公众对于学生安全的意识可算得上是一项国民素质。成熟的“汽车社会”加上良好的国民意识使得不少国家很早地就实现了“校车特权”。中国的汽车拥有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但离文明的“汽车社会”依旧相距甚远。其中的各种混乱情况相信大家都有过亲身体会:司机素质参次不齐,道路状况更是让人心碎。往往在城市里看到的是救护车,消防车执行任务被堵;而领导视察却是警车开路鸣笛一路高速畅通无堵;公交专线常常被私家车占满;超载闯灯酒驾更是家常便饭……面对如此的道路交通,我们又何来勇气提出“校车特权”?
大多时候我们把原因归结于国民意识不到位,这点不得不承认,连我们自己都无法自觉自制,又怎么去周全下一代呢?前些日子看了一篇关于某地“特权校车”的报道,让笔者印象深刻的不是该地如何斥巨资购置校车也不是如何为校车制定地方政策,而是当地负责人对记者坦言政府让当地县区的人养成“校车特权”的意识花了三年时间的宣传和努力。区区一个地方,普及“校车特权”意识就花了三年,可想而知,让“校车特权”意识强化进所有国人的国民素质中又岂是寥寥数份文件和规定能够完成的。
上一篇: 政策补贴校车价格,有了开始却没给未来
下一篇: 加强校车价格管理 铸造安全堡垒